首頁 > 新聞 > 綜合 > 船股評論 > 正文

中國遠洋成A股“最差公司”
2012-06-11 07:47:00   來源:投資者報     編輯:國際船舶網   我有話要說

債權總額占收入八成

再看決定EVA值的另一項指標——投入成本,同樣不幸的是,中國遠洋的資本投入成本很高。

公司截至去年底的短期借款約28億元,長期借款約331億元,再加上約207億元的應付債券,公司全年有成本的債權合計達到567億元,相當于公司去年全部收入的八成。債權的增加也與公司近年資產負債率逐年攀升有關。2010年公司資產負債率為58%,去年增至68%,今年一季度更是增至70%。

截至去年底,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后的母公司股東所有者權益為347億元,因此全部資本投入總額達到近914億元,《投資者報》最終算出的公司資本成本為38.34億元。

投入成本與公司戰略密切相關,也充分反映出管理層的戰略決策水平。中國遠洋四年前對航運市場發展趨勢的判斷有誤,是導致其投入成本居高不下的關鍵。

2008年,中國遠洋上市不滿一年,國際航運市場表面上一片繁榮,公司當年宣布訂造25艘新船,以增加集裝箱和干散貨的運輸能力。但就在公司大規模訂船之時,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,但中國遠洋并未料到危機的嚴重性,除買新船外,還租了很多船。

因擔心租金上漲,公司當時簽了很多五六年的合同。據公司內部人員介紹,當時有的船一天租金達8萬美金,2011年跌到了1.8萬美金,但合同已簽,中國遠洋不得不按8萬美金的高價付賬,使得成本大增。

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表示,當年一些機警的航運公司高管已開始減少訂單,同時拋售部分資產以減小損失。但中國遠洋的做法卻是背道而馳,這注定了此后業績巨虧的苦果。

中國遠洋董事長魏家福已充分感受到盲目買船帶來的成本之痛,在公司2012年業績說明會上,他一再倡議航運企業不要再造新船,以免運力過剩狀況加劇。盡管魏家福一直認為今年業績將有所好轉,但中國遠洋今年一季度仍虧損27億元,公司董秘郭華偉日前表示,今年4月以來油價仍然高企,成本不堪重負。

在中信證券分析師張洪波看來,中國遠洋的產業鏈主要集中在海運企業,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,整個產業鏈都受影響。而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的航運業務只占六成,另外四成業務為油氣開發和零售業務,從而對沖了當前航運業務的風險。

從這個意義上說,中國遠洋毀滅價值自有其所處行業的客觀原因,但顯然,自身決策失誤也是導致股東價值被毀的重大罪魁。